浙江大学论坛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
搜索
查看: 104975|回复: 3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古典文学] 辛亥革命的珍贵记录——谨以此文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楼
发表于 2017-4-22 13:54:03 | 只看该作者 |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大书房 于 2017-4-22 13:57 编辑



辛亥革命的珍贵记录
谨以此文纪念张元济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


文|张伟





上世纪30年代商务印书馆总公司及印刷制造厂全景
(占地80亩)


在近代中国的出版机构中,最早发行明信片的当属商务印书馆,而发行品种和数量最多的也非“商务”莫属。如果追根溯源的话,这和它的业务当家人张元济先生不无关系。

1910年3月至1911年1月,张元济因考察业务有过一次欧美之行,在将近一年的时间里,他风尘仆仆,行程万里,先后考察游历了英国、比利时、荷兰、德国、法国、捷克、奥地利、匈牙利、瑞士、意大利、美国及日本、新加坡、马来亚等国,每到一地,他参观、洽谈、演讲,日程安排得满满的。


20世纪初旅游明信片


20世纪初,正是旅游明信片风靡世界,获得飞速发展的黄金时期,善于接受新事物的张元济也深深喜爱上了这一时尚之物。当时他每到一地就给家中寄回一张明信片,既报平安,也告行踪,更发感想,详细、准确地记录了其300多天的欧美历程。回国时,他还带回了整整一箱世界各地的风光明信片,内容非常丰富,包括风景、名胜、建筑、街景、名画、雕塑等。这些明信片一直被张元济珍藏着,一直到1959年他病逝,还陪伴在他身边(参见张人凤著《智民之师——张元济》,山东画报出版社1998年10月版)。


武昌起义炮兵向清军阵地开火的瞬间


就在张元济结束欧美之行回国的当年10月,中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辛亥革命。武昌起义后仅数天,张元济就意识到了这场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,他和高梦旦商量,要利用“商务”的印刷发行力量,尽快以各种形式来反映这件大事。


商务印书馆的排字间


他们迅速组织人员,搜集各种材料,还派人深入到全国各地拍摄照片,收集生动形象的第一手资料,有起事诸首领的肖像,民军出征的英勇雄壮队伍,遭清军焚毁的残垣断壁,也有各地起义军的旗帜、各种重要会议的合影等等。这些珍贵的材料迅速汇集到上海,有的刊登在“商务”出版的刊物,如《东方杂志》上;有的经整理后编成画册发行,如《大革命写真画》;而在当时广大民众中引起巨大反响、流行也较为广泛的,则是“商务”随印随出的一套《革命纪念明信片》。


1911年10月19日,革命军向前线挺进


显然,张元济将他欧美之行的做法活用到了中国。“商务”充分发挥明信片发行便捷,价格低廉,体积小巧等优点,从1911年12月初即开始陆续在全国发售这套明信片。由于《革命纪念明信片》题材重大,反映现实迅捷,加上价格便宜,可以零张单售,故甫一推出,就受到了民众的热烈欢迎,短短数天就销售一空。这种火爆势头极大地鼓舞了“商务”,他们决心趁热打铁,再接再厉。

12月17日,“商务”在《申报》上刊出《启事》:“本馆前出革命纪念明信片十余种,未及一旬,风行中外,现复广为搜辑,凡湖北、上海、南京战时之状况,重要之人物,先印成五十种,余再嘘请出版。铜版精印,情景逼真,每张价洋二分,彩色者每张价洋三分。”这以后,“商务”以每月推出数十张的速度,源源不断地将全国各地的革命战况搬上这套明信片的画面,充分发挥了明信片“轻骑兵”的作用。至1912年春,“商务”的这套名为《革命纪念明信片》的发行告一段落,全套总数超过了300张。


1912,京津兵变时集结在内城南垣外火车道旁的士兵


据当时“商务”刊登的广告称:“本馆觅得武汉、上海、南北两京、各省关涉革命照片制成明信片,如重要人物之肖像、各省军民之战绩、民国国旗之式样、追悼、庆祝、欢迎、欢送各会之盛举;近如北京炸弹、孙总统祭明陵、蔡专使北上、袁总统受职、京津兵变等要事,均经本馆派人专往摄影,陆续发印,以副惠顾诸君先睹为快之意。另有夹本、纸匣可以装插各种明信片,以充赠送之品最为适宜。现已出三百余号,每张二分,彩色每张三分。”(载1912年4月1日《东方杂志》8卷10期广告页)可见这套明信片内容非常丰富,较为系统地反映了自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后,各省纷纷响应,形成全国规模的革命局面,直至1912年1月,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,宣告中华民国的成立,继而又被袁世凯窃取胜利果实的革命全过程,堪称一部真实再现辛亥革命全貌的历史长卷。


1911年革命军占领上海后,各国以保护其公民和租界为由,大量增兵中国。该明信片反映了外国军队行军经过上海南京路之景况。这也是孙中山为了保住革命的果实,匆忙将大权交到袁世凯手中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

“商务”的这套《革命纪念明信片》虽然广受欢迎,但真正能集全整套的却少之又少。因“商务”当时是随印随出,发行时间拉得很长,购者也只能零星购买,遗漏在所难免,很难搜集齐全。加上它又不是书刊,购者能精心保存者不多,大多随买随寄,流散在外。故仅仅过了十余年,这套明信片就已经比较稀见了。

笔者一次偶翻旧报,在1926年的一份《申报》上,看到有一篇文章专门谈到这套明信片,作者写道:“有一位朋友送我一套辛亥革命写真的邮片,大约有一百多种,都是当时各地实在的光景,虽则印刷很不精,却有值得珍重的价值,因为市上已经找不到了,就是原来出版的商务印书馆也早已绝版,片纸不存了。”(保衡《我的新娱乐——绘画明信片之搜集》,载1926年12月19日《申报》)可见,到20年代中期,虽然有人刻意搜求,但市面上已很难找到这套明信片了。

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,中国遭到损毁遗弃的文物宝藏实在太多,一套小小的不起眼的明信片的命运就更可想而知了。今天,这套《革命纪念明信片》不要说全套了,就是零张也很少见了。但偏偏有人喜爱它,怀念它。这几年,在旧书集市上,只要有这套明信片的零片露面,就马上会被有心人搜罗去;在拍卖会上,也屡屡有这套明信片的身影,当然已不可能是全套,笔者看到出现数量最多的一次,是中国嘉德公司1999年秋拍的邮品专场,共计189枚,底价是5万元至6万元,只是不知最后成交了没有。较近的一次成交记录是嘉德2001年春拍,44枚片以7700元拍出,平均每枚175元。像《革命纪念明信片》这类见证历史,既有文献价值,存世又非常稀少的大套历史老片,会像经年醇酒一样,越陈越香的。


1996年10月30日 张元济先生(前排中)九十岁生日与商务同仁合影




更多阅读请关注公众号:大书房
2#楼
发表于 2017-4-22 14:23:46 | 只看该作者
值得纪念的老人~~
3#楼
 楼主| 发表于 2017-4-22 14:25:21 | 只看该作者
yha1968 发表于 2017-4-22 14:23
值得纪念的老人~~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71237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:7123767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浙江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0001196号-1 )

GMT+8, 2024-4-26 08:20 , Processed in 0.229936 second(s), 17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